1. 首页
  2. 长济说法
  3. 苟晶“有毒”?还是“真香”?

苟晶“有毒”?还是“真香”?

作者:长济律师事务所 日期:2020-07-22 人气:2289

北京丁王律师事务所 已经离职律师助理 

 

《这就是山东》形象宣传片里是这样描述的,“山东,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如今,他是集科技、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发展的现代化重镇。从这里,走向世界,包容、开放、担当,更好的山东,更好的未来。”无论远处的风景有多美,在苟晶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我觉得我的家乡像一个病人,生病了就应该去医治,找到症结去改善,才能让我的家乡更健康发展。”

舆论的酝酿

1997年落榜后,苟晶选择了复读。顶替者邱小慧则使用她的名字入读北京煤炭工业学校,而后入职济宁一所中学做后勤部老师。《关于苟晶反映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一出,网络舆论一片哗然。舆论从同情到指责苟晶的反转来源于她的1997年高考成绩没有过线,因此推论出冒名顶替于她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但众人似乎忘记,自始至终苟晶都没有救济自己权利的意向,从她的个人表述可以看出,苟晶的主要诉求是挖掘事件背后的利益链条,防止下一个被顶替受害者出现。

引发舆论反扑的事实来自于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对苟晶反映的“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宣布关于苟晶参加高考及录取问题的调查实情为:1997年7月,苟晶在济宁市实验中学以农村应届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成绩为551分,未达到当年山东中专(理科)录取统招分数线575分,但达到中专(理科)委培分数线549分。苟晶本人未填报志愿,其个人身份、高考成绩等被邱小慧冒用。邱印林在苟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苟晶考生档案卡及准考证上的照片替换为邱小慧的照片,对苟晶当年的学生档案进行涂改:更改父母姓名,变更家庭住址和录取通知书收件地址。然后,他以苟晶的名义填报志愿,其女邱小慧以苟晶之名被北京煤炭工业学校录取。

揭开利益链条

《关于苟晶反映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将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得以曝光于众,人物和细节都清晰可见。它显示,这条利益链条包括有:(1)兖州市王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邱印水,也是后来的济宁市兖州区政协原副主席,邱小慧的户籍造假问题就是由他联系兖州市公安局办成的;(2)兖州市公安局小孟派出所所长,后来的济宁市兖州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卫中,接受了邱印水的委托后,安排手下民警出具伪造的户籍材料;(3)兖州市公安局小孟派出所户籍警,后来任济宁市公安局兖州区分局小孟派出所所长栾卫民,为邱小慧出具了姓名为苟晶的虚假户籍材料;(4)济宁市公安局任城区分局唐口派出所民警,后来的任城区分局长沟派出所副所长邱通,持该虚假户籍材料,通过户籍警李秀芳伪造了姓名为苟晶的虚假《户口迁移证》。

从上可知,链条上的一些人目前依然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要职,令人怀疑他们二十年间是否还侵害了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换言之,若苟晶能早一点发声,或许可以更早地避免弱势群体被侵害的风险。因此,从公众的角度来看,苟晶越早发声就越能减少公共利益的损失。

简而言之,若没有苟晶勇敢追责,这些责任人员将隐匿于公众视线之下,最后全身而退。

舆论的两面性

民法学界将权利的保护方式分为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指国家机关依权利人请求运用公权力对被侵害权利实施救济,包括司法和行政救济。早在二十年前的齐玉苓案,法学学者们就开始讨论受教育权的救济方式。二十年过去了,苟晶通过微博和向山东省教育厅实名举报的方式维权,采取的是行政救济的模式。

如此正当合法的行为,却在微博上引来对苟晶的口诛笔伐,实在令人费解。笔者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舆论认为苟晶抢夺了其他被侵害人的微博关注度,而关注度被舆论认为是公力救济的重要因素。公众凭借朴素的常识和直觉认为,维权事件需要有舆论压力的冲击和推进。然而舆论的关注度是容易分散的,唯有舆论的聚焦和热度才能形成强大的压力。至此,微博舆论的关注度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在公众心中,期待政府自动履行职能将会面临漫长的等待,因此众志成城的舆论压力可以成为煽动齿轮运转的第一把火。从研究角度看,戈登塔洛克早就论述过政府的职能和官僚的升迁目标时常相互冲突,当官僚无法兼顾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时往往牺牲后者。虽然在理想高效的组织中,官僚为了升迁所采取的决策都应能促进组织的职能和发展。这样的同一性是指,官僚不需要在有利于个人升迁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问题中犹豫不决,并且能较快地选择后者。但这依然只是理想的组织结构,现实中公众的担心恰恰暴露了当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笔者担心的却是如此高压舆论的负面后果。舆论的反噬将削弱下一位发声者的勇气,因此压缩受害人争取权利的空间。下一个苟晶还会有勇气揭露班主任及其背后庞大的利益链条吗?这是存疑的。舆论反噬的伤害如此严重,而受害者光是对抗庞然大物就需耗费巨大的勇气。当苟晶销声匿迹,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公众利益本身。

舆论的鼓励和帮助拥有无形的力量。它可以滋养发声的勇气,使更多的苟晶站出来,让二十年前的腌臜事暴露于阳光下。唯有包容的舆论环境可以做到,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离事实更近,离真相更近。

 

参考文献

1.徐昕:《论私力救济》第42页。

2.戈登塔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第24页。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30

相关内容